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当供水人在聊营商环境时,我们到底在聊什么?
来源:E20供水圈层 | 发布时间:2019/11/18 | 浏览次数:

导语: 自 2018 年开始的全国范围的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以来,我国迄今已推出 130 余项相关改革举措,成效显著,市场评价稳步提升,已于《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升至全球第 31 位,跻身全球前 40,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营商环境是如何成为深化“放管服”的有力举措,营商环境与“放管服”的奇妙融合背后,透露的是服务型社会转型的前世今生。 今天,请随供水人一起看看“营商环境”的前世今生。一起聊聊,当供水人在聊营商环境时,我们到底在聊什么?

image.png

有图有证据,祝贺祖国母亲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跃升至 31位!

1

营商环境的前世今生

自2003年起,每年一度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逐渐将“营商环境”这一概念带到公众的视野。其前身概念则是始于二战后的“投资环境”,通过研究发展中国家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综合情况,从而为国际跨国公司寻找理想的投资区位。随着对投资环境的研究逐渐上升到了理论高度,研究方法逐渐定量化、科学化。越来越多内容成熟的投资环境评价报告不再仅限于国际企业内部流传。随着研究体系的完整,投资环境报告排名也逐渐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自此,投资环境评价意义得到了升华,科学的评价城市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城市的管理者和居民去综合比较城市发展情况,从而更加有效的推动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的投资,使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投资环境研究中,许多研究者们倾向于将投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见表.1),结合厉以宁教授和闵建蜀教授的观点,构成要素可以用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这七个方面来概括。

表.1 投资环境中硬环境、软环境的概念

image.png

随着市场准入规则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进入市场后,运营环节成为企业乃至市场所关注的重点。因此,自21世纪以来,单纯的投资环境分析不再能够全面反映企业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情况。行业分析随着市场主体的诉求变化而不断更新着环境对营商活动的影响因子,例如,企业运营生命周期的指标、知识产权和投资者的产权保护等。

从世界银行给出的定义来看,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外部因素和条件总和。加之,物质环境在一定时期内的可更改性较低,而制度环境在短时间内可更改性更大,综上,营商环境也常被看做制度的集合体,是政府为社会和市场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公共价值”。

2

国内营商环境发展的历程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关注点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见图.1)。1980年至今,由经济背景的变化引导的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变化可以被划分成三个阶段:鼓励外商华侨,成功加入WTO(1980-2004);建设法治政府,规范行政执法(2005-2011);经济背景变换,营商内涵扩大(2012- 2019)。

图.1 中国营商环境与经济背景变化的时间轴

image.png

2.1

鼓励外商华侨,成功加入WTO

最初,由于中国需要外商投资来发展经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时关注的焦点。在此期间,相关政策的制定主要是鼓励外商和华侨直接投资。随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向中国转移,大量的国际直接投资纷纷进入,大陆掀起了经济发展的高潮。时间走到2001年,在加入了WTO以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量超越了美国,居世界第一。随着投资环境评价的逐渐公开化,为了保护投资者及企业合法权益,规范行政执法流程,2004年国务院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建设法治政府。

2.2

建设法治政府,规范行政执法

2005年-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处于快速上升期。期间,保障营商环境发展的主要条例有: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2006年,规范行政机关依法检查成为优化投资环境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点工作,如《合肥市优化投资环境条例》。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

2.3

经济背景变换,营商内涵扩大

2012年,外商投资首次亮起“红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等影响,外资公司感觉到在中国投资没有之前受欢迎。“世界工厂”已经开始逐渐向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迁移。自此,外商投资进入增速换挡期。为改善这一情况,2014年“营商环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强调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优化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稳定外商投资的中长期预期,激发外商投资的活力。

然而,2015年-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了罕见的大幅下滑。民营经济的变化加速了国家对营商环境建设的力度,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时强调“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2016年5月4 日,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自此,营商环境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从稳定外商投资,拓展到了激活民间投资。

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标准的发展

如前情所述,科学的评价城市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城市的管理者和居民去综合比较城市发展情况,从而更加有效的推动营商环境的改善。在2005年,我国针对营商环境的评价主要是围绕着各大经济开发区,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硬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近年,随着对营商环境认知的加深,《中国营商环境试评价方案》也成为各地第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的对照指标。报告方面,除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之外,相对官方的报告还有以研究地方营商环境为主的由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

4

营商环境是如何成为“放管服”的主要抓手?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原有的政府职能特别是经济管理职能出现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状况: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自党的十三大(1987年)开始,便开启了对政府职能进行新的界定,以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国已经历了长达 40 年的政府职能改革。

同期,随着时代经济背景的变化,营商便利度与法制监管方面的共生性尤为突出。因此,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环境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 “放管服”同路而行,成为政府职能转变, 服务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

5

当营商环境提到供水时,其实是在说什么?

不妨我们先从“获得用水”评价指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北上典型案例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当前对供水行业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获得用水”评价指标是通过用水报装程序、流程、时间成本、业务办理透明度、企业用水支出这五方面考察供水企业对业务的优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指出了对公用事业单位的在公开服务标准、资费标准等信息公开,服务透明化的要求;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公用企事业单位运营的监督管理更是体现了对公用事业单位绩效的把控。

在分析北上的“获得用水”改革典型做法中(优化营商环境| 参考北上的典型做法就能“一劳永逸”了吗?),笔者认为直击用户获得感的解题思路才是协助公用事业的“答题宝典”。举措背后直戳用户“获得感”才是关键。

基于以上分析,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中,公用服务真正面临的问题不是面对市场,而是提质增效的升级服务。当下,西安、山东等地打出了建设金牌“店小二”的优化营商环境口号,重在激励职能部门改变“坐商”习惯。那么,当供水事业在助力营商环境的时候,主要任务是什么?笔者的答案是服务转型。

6

用户眼中的供水人

在助力营商环境发展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营商环境真正对供水服务的需求是什么。供水事业在营商环境中提供的服务同样可以按照硬环境和软环境进行划分(见图.2)。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供水企业与客户相互确认只需一刻,而供水企业所能展现给用户的则是其日积月累的供水的硬实力和服务软实力的微妙结合。

image.png

图.2 供水事业在营商环境中提供的服务

春江水暖鸭先知,落实市场主体的需求,增加获得感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目标。供水事业如何提升服务,向用户和当地政府传递更好的感知,至关重要。精确优化后端储备,系统性提升供水服务,正确传递“三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摆在供水人面前的挑战。

此外,在公共的营商环境中,供水事业的角色不仅是公用事业的一份子,也是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如何保证公用事业在这片春江里健康地遨游,还需要社会各界相互引导,彼此促进,共同营造大环境的优化。《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获得用水”白皮书》正在编写中,如果您想通过我们分享“那些年,与营商环境、获得用水的那些事儿”,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走向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欢迎联系:010-88480333。

 上一篇:《合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导则》12月起实施,严禁二次供水系统与非饮用水系统直接连接
 下一篇:【供水人】 有味道的营商环境,了解一下?